附睪炎是青壯年人的常見疾病,當身體抵抗力低下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致病菌便會進入輸精管,逆行侵入附睪,引發炎癥。
附睪炎的癥狀與治療
附睪炎是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疾病之一,多由鄰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以下是關于附睪炎的癥狀與治療的詳細解答:
一、附睪炎的癥狀
附睪炎的癥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睪丸腫痛:由于附睪位于睪丸后方,附睪腫脹會引起睪丸組織出現疼痛、腫脹等癥狀。腫痛癥狀通常發生在一側睪丸上,而不是同時發生于兩側睪丸。
陰囊不適:附睪作為陰囊附屬組織,局部毛細血管以及腺體組織受到炎癥刺激作用下,會出現充血腫脹,汗液增多現象,繼而導致陰囊處出現發紅、潮濕等不適感。
血精:隨著病程逐漸發展,附睪潰瘍部位滲出性血液以及膿性分泌物,會伴隨精液從生殖器射出。
骨盆疼痛:附睪發生炎癥病變后,由于神經纖維組織傳遞作用,疼痛感可能會輻射至整個骨盆區域。
排尿功能異常:附睪炎患者常合并前列腺、膀胱等泌尿系統炎癥,患者常有排尿困難,尿頻、尿急等現象。
此外,根據附睪炎的急慢性程度,其癥狀也有所不同:
急性附睪炎:起病急,患側陰囊墜脹不適、疼痛明顯,可放散至同側腹股溝區及下腹部,影響活動,并常伴有畏寒、高熱、體溫可達40℃。查體患側附睪成倍腫大,觸痛明顯。若蔓延到睪丸,則睪丸與附睪界限不清,稱附睪睪丸炎。炎癥較重時,陰囊皮膚紅腫,同側精索增粗,有觸痛。
慢性附睪炎:病人癥狀較輕,可有陰囊墜脹感,疼痛可放散至下腹部及同側大腿內側;患側附睪輕度腫大、變硬,有硬結,局部壓痛不明顯;同側輸精管可增粗,偶有急性發作史。如果是雙側慢性附睪炎,可以出現少精引起不育。
二、附睪炎的治療
附睪炎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
一般治療:
患者應制動或臥床休息,保證合理營養。
抬高陰囊,有助于減輕腫脹和疼痛。
疾病早期局部冰敷,后期熱敷或熱水坐浴,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和炎癥消退。
藥物治療:
選用對細菌敏感的藥物,如頭孢類藥物、強力霉素片、鹽酸左氧氟沙星等。通常靜脈給藥,持續12周,然后改用口服敏感藥24周,以防止急性的附睪炎轉為慢性附睪炎。
抗菌藥物的應用應達到足夠的劑量和療程,以確保徹底殺滅病原菌。
手術治療:
當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或懷疑出現睪丸缺血時,需進行附睪切開減壓。手術中要盡量避免損傷附睪管,若能同時切開鄰近的精索外筋膜,改善睪丸血液循環的效果更佳。
對于確診有膿腫形成的患者要及時的切開引流,如果出現睪丸梗死應做睪丸切除手術。
對于反復多次復發的慢性附睪炎患者,也可以考慮做附睪切除手術。
此外,中醫中藥的治療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但具體療效因人而異,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附睪炎的癥狀和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的評估和制定方案。患者在出現相關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